齐俊桐
一飞智控 | 创始人 & CEO

我们在为商用无人机造「大脑」

主持人:我们其实很多人都会最近发现无人机这件事越来越变的跟每个人都有关系,比如说现在一个新的趋势是要让无人机变成一个越来越便宜的产品,甚至成为一个我们的会飞的自拍杠,这也是对无人机的一种想象的空间,一个方式。但是接下来我们这个无人机企业,一飞科技,一飞智控并不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他们的无人机其实是人类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智能和节点,他们希望推动的是要为无人机造脑,让无人机在整个,各个领域里面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接下来我们要有请一飞智控的创始人齐俊桐为我们分享,在我们为商业无人机造大脑,有请齐总。

齐总:好,谢谢,声明一点,我是80后。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我们在这个无人机造大脑。我是齐俊桐,来自一飞智控。提到无人机,我觉得在座各位,尤其是极客们,没有不知道的。我们现在大大小小室外的这样的一些活动,都会有无数的无人机在上边飞,在上面去拍摄。其实这样就是无人机下脑的发达造就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发展。小脑就是它可以稳定的飞行,拍回来捕捉的图象,但是无人机想要在商用领域,比如说物流,能在我们道路里边穿梭,比如说农业,能在有这样障碍物,电线杆这样的环境中去喷洒,其实不仅仅是需要小脑,更多的是大脑,它需要能够感知环境,提升自己的智慧,那么我们就在为这样的商业级无人机造大脑。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事情?我觉得我先从一个视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这是我亲身参与的庐山地震的救援。

(播放视频)这里边的框在自动的搜索到它的(02:33),很多的老百姓就是围在那儿,他那种眼神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老百姓,或者人民对我们的这个科研这个力量,或者科研的这个工作的一种期待和责任。这是我曾经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在2013年的时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到了科技的力量。我在那个现场看到了一位寻找幼子的父亲非常绝望的这样的眼神,但我也看到了老百姓对于我们这样的科技的产品是一种虔诚的期待,这我自己拍的,他们把手中仅有的那点电量拿出来去拍我们的飞机,他们不停的在问,你们的飞机能干什么?能够看多大的区域,能够为我们救出多少的人?当时我顿时觉得这样的技术还没有满足我们老百姓最深切的期望。所以我一直在,连续12年,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03:38),他说人真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够够到的地方,你要超越自己的极限,我们所有做的事情其实都是超越着无人机的极限,超越着无人机控制的技术的极限。我们在想办法去做以前人不能做到的事情。

其实大量的无人机现在都飞在这种空旷的空中,我们90%的复杂的区域,无人机都不能进去。比如说梯田的喷洒,那么无人机就不能自动的去完成。今年的水灾非常的严重,那么需要很多人去巡视堤坝,我们就用无人机这种技术去代替人,自动的去完全堤坝的巡视,那么它可以通过雷达探测到下面有没有隐汛,有没有这种空旷的漏的地方。但是堤坝的这种地形非常复杂,它想自动的完成,就要求无人机能够自动的感受到环境的变化,能够沿着这个堤坝的起伏能够自动的去分析,我们完成了这样的一个事情。那么这样的事情可以减少,一架飞机可以减少50个人,常年24小时的巡视。

那么第二,我们也在提升着无人机载荷比例的变化,这个话说着很难懂,现在的无人机都是带一个简单的摄像机,很小的一个摄像机在空中拍摄,试想他能不能把我们,就像这位摄影师,他拿着这样的5D3,5D4这样重量的相机,很难带上去,就说明无人机其实对这个载重量的变化其实是很敏感的。但是我们将这样的自主的控制技术和无人机结合,我们让无人机带着非常重的输电线路,能从河的这端自动的到河的那一端,把输电线路架设上。能够在急驰的这个火车的行进的过程中,让输电线路跨越过去。极大的减少对于当前河流、铁路、公路的影响,提升人们的劳动的效率。这是一次实际的应用。

(播放视频)

后边就不说了,我给大家说一个数字,淮河一小时的断航成本是27万,一天淮河如果中断的话,那么它整个航运的效率就要推迟24个小时,其实对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技术能够改变我们原来传统的施工方式。我们现在整个跨越的距离是3000多米,至今还保持着世界的记录。在推动传统技术的提升的同时,其实我们还在开创着无人机未来有可能更广泛的领域,我们不仅仅把无人机的眼睛从地面带到了空中,我们更把无人机的手臂从地面带到了空中。我们希望未来的无人机不仅仅是看,还能够去操作,能够去抓取,能够去维修,能够去检测。那么将来的输电线路坏了一个螺丝,可能用无人机去更换,或者将来的楼顶有一处故障需要维修的时候,也可能无人机去带一个爪去更换。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实现它对于船舶之间,运动物体的搬运,这样的一个工作。那么它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去改变我们传统的一些行业和传统的一些工作的方式。

其实刚才我们看到了无人机在庐山地震的时候,获取图象的画面,其实图象知道我们更难的是我们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能够得到食品、药物,尤其是急需的,所以我们也将这种急需的这种物流用无人机去代替,并且极大的降低了物流的成本,能够希望它更快的去推广,去应用。那么这个系统,APCO就是给国家地震搜救中心,为了给灾区去递送食、水和药物的这样的一个系统。那么它和传统的无人机不同,它的起飞是依赖于上面的那个软翼,也就是说我们原来传统说的动力伞,这个的伞特别适合携带,一辆小车就可以把它从后方带到久远的最前方,快速的释放。并且这样一个小小的,大概只有几十公斤的这样的一个机器,它可以带到100公斤以上的载荷。起降非常的方便,但是它的控制非常的困难。由于上面是一个软性,不宜控制的这样的一个机器。所以我们将这种物流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了。

刚才看到的其实更多的是这样的所谓的黑科技,其实我们也在关注着我们的产品,我们是有近千台的产品在全国,在喷洒着农药,在输电线路进行了巡检,其实做无人机或者做天上飞的东西,和其他智能硬件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它对于安全是百分之百的要求,任何一点问题,它就会从天上掉下来,没有任何维修、维护的机会。所以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重复的不断的重复着这样一个航空级的品质、测试、检验,每一台设备是百分之百的出厂的检验,刚才那样的振动100万次,就是20赫兹的振动24小时,这样的水底的浸泡24小时。这样才能够保证这样的科技真正的能够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除了刚才说的,其实我们对大脑未来的追求是无限的。一台飞机它可能做的事情有限的,但我们觉得未来多个飞机同时工作,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的空间,无论是在娱乐还是在未来的应用上,商业应用上,其实多机的协作又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那么我们这个团队是来自全球应该说最顶级的做无人机大脑飞行控制的团队,我们也被国际的顶级的机器人机构评为全球27个有影响力的无人机的应用和研发的团队,那么国内也是唯一的一个专注于商用无人机的大脑12年了。我们应该说最懂无人机在电力、巡视、警用等等这方面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改造这样的传统的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句话其实不仅是我喜欢,也是我们这个团队喜欢的,但是我们喜欢的是前半句,对后一个半句是一个问号,我们不太喜欢,我们也把它做了一个修改,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那么能够和我们的团队一起,创造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环境,能够真正的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那么无人机这个行业和其他的又不太一样,它是一个产业链,技术链非常长的,我也希望有机会和各位一起携手去努力,能够把这个无人机在商业方面应用的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一个应用能够做的更好,做的更棒。我们希望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改造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其实齐总我觉得应该跟大家伙介绍一下,不光是80后,而且是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教授。所以我们刚才还在想,说现在我们科研领域,越来越有企业家精神,现在你一开始做这样的一个企业了,感觉蛮不一样。但是这件事情延展出的第一个问题,从一个做研究的人,从一个教授,从一个博士生导师到一个CEO,你觉得这个转换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齐总:说实话还真的是很有挑战,虽然这两个角色我都非常喜欢,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有两个最大的挑战,我觉得我可以总结一下。第一个就是品牌或者对于这个市场这块,因为原来传统的无论是在研究所还是在大学,其实你的品牌是不需要再去重塑的,它是现成的,在那儿摆着的,只要我到了那儿,拿出这个品牌,我就可以去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但是现在不一样,做企业,你要通过不断的去产品的质量,客户的服务,客户的反馈去塑造这样一个品牌,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产品,因为其实任何一个涉及到硬件的产品,做10套,做100套,1000套,1万套,这几个节点需要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投入也完全不一样。最早我可能这方面的,虽然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是还是有很多准备不够充足。所以其他的我的团队里边做过这方面的人给了我很多的弥补,这两方面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所以你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来去完成这个过程。

齐总: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刚才你谈到了给无人机要造脑,真正造出这样的大脑之后,其实会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和更多的想象。现在你能不能,在你脑子里,你比较期待的,认为能够未来无人机可以去创造的想象,当然肯定超过了飞行自拍杠这么一个流行的东西。还有哪些?能不能跟我们分享分享?从你心里你最期待的?

齐总: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我觉得有三方面的领域我特别期待。第一个就是农业,现在咱们国家的农业应该说走向了一个劳动力急剧减少的这么一个状态,现在智能机器或者智能设备的成本已经和人力成本基本上相当。而且未来在以设备减少20%,人力上涨20%这样的一个状态在前行,现在叫70后种不动地,80后不愿意种地,90后不会种地。未来将会怎么样?真的不知道。我们接触多很多的90后,或者80后,愿意回乡的这样的人,他们真的更愿意去操作着这样的一个智能设备去做农业,而不是自己去喷农药。所以我觉得农业未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预期,第二个方面就是能源的巡视,咱们国家能源的线路的里程数,无论是电力还是石油,在全球基本上都是靠前的。现在就是建的起,巡不起,还是一样,人力的成本在上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一定是一个巡视的好的机会。第三个就是未来的低成本的物流。

主持人:物流?

齐总:对,现在国外的一些企业也都在做物流,包括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但是国内和国外又有很大的区别,从人员的分布上,从建筑物的分布上。所以我们觉得国内的这样的物流更适合这种偏远山区点对点或者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储备很多的这样的技术,未来希望发力这三方面的应用。

主持人:好,非常务实,好,接下来我们进入打分的环节了。

齐总:这个我得让开。

主持人:你让开,别耽误大家扫你的二维码。大家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入到我们的投票的平台里边,去给他来打分,与此同时,我也要请上峰瑞资本早期和成长期项目的负责人,尹红(音)来为我们分享一下一飞智控在峰瑞的眼里是怎么看的?来,你来可以讲一讲你们是怎么看待它的?

尹红: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解说员这个机会。我们也当时非常高兴能遇到齐博士这个团队,因为峰瑞是去年投的(16:57),所以刚才李总还提到这个事了,他已经去上海的部门了。就是我们出来之后,当时最晚还是承袭了,可以说过去10年甚至20年中国的VC一直在投互联网项目这件事,但是事实上当时李峰有一个判断是说事实上美国的VC,比如1972年红杉在美国成立的时候,在互联网之前有一个很大的,非互联网的技术是靠VC来助力并且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改变了世界。

但是事实上中国的VC,IDG是最早的,大概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然后中国的VC实际过去的10年,是这个世纪的事情,实际中国的VC错过了非互联网技术的这一拨的浪潮。而现在中国非常需要我们无论是从国家或者政府的政策上,因为经济而(17:59),还是本身我们看到事实上大家本来,大家可能有很多人有一个(18:10),觉得中国的科技相对比较low。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自己专业技能的,比如说像齐博士,他原来是沈阳自动化所的博士生导师,负责所有的无人车和无人机相关方向的研究。我们当时还看到很多黑资料,我参与了以后可以搞(18:37),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很多的黑资料。当时都是非常尖端的国家项目基于的是军用甚至航天级别的技术保证的产品的品质。但是国家项目的问题是你做完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就封锁了,你没有机会看到他们成功。但是我们在去年出来之后,专门成立一个叫科技组,就是fox在这些非互联网的项目上。

当时最打动我们的就是回到你这个问题,实际是当时是这些有自己的技术,但是之前没有资本方愿意帮助他们来实现他们的想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这群人,当时我们在聊的时候一个很深刻的感觉,他是(19:33)。确确实实,有很多这样的人,在过去的10年到20年,VC们没有找到这些人,然后帮助他们实现自己来改变周围生活和这个世界的梦想。然后我们希望在现在,开始帮助他们干这件事。

主持人:好,理解了,应该多夸夸他们,少夸点峰瑞。来,回头我专门培训一下这个事该怎么办?我们看一下得分,370分,非常高,非常高。您请就坐,然后我们再请上我们刚才两位投资人代表,来我们一起站在这边。本来我是准备三位都站在这儿。我们现在要开启我们后边一轮的第二个投票,别着急,这轮投票就要靠你们三位给各自的项目来做一个最终的表达,考虑到你刚才说的比较多了,要求你只说一句话,因为那个投票规则是这样的,你们一会儿扫进去这个码,看到的就是你决定把你手里的10分投给哪个项目?4个里只能选一个,所以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灵活的游戏,这个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这样一轮投票,所以你用一句话再总结一下一飞,让大家怎么把票投给他?

尹红:这个只能说一句?

主持人:一句,就一句。

尹红:最快说完了。

主持人:最快。

尹红:我希望我能在接下来的投资的(21:16),找到并帮助更多像一飞这样把专业的技术利用这次时代的机会窗口,成功的用来改变我们身边的生活和这个世界的创业者。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