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极客公园的未来头条,今天是我们第13期未来头条的活动,有多少人以前参加过举手我看一下,大概有1/3左右的参加过我们过去的活动。这一期的活动有点意思,我们把它做了一个升级和创新,我们把鹏友说的环节引入进来,刚才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在极点大会的鹏友说环节的一些新的尝试。
所以我们未来头条继续把中国整个科技创业领域里面的新兴的力量、最有前途的力量都能最先带到这里,给大家解读这群创新力量,同时也让你们能在创新力量身上看到自己可以参与的未来。
今天我们的话题聚焦在内容创业,内容创业这个领域最近非常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在大的传播背景条件下的新的创业的公司和新的所谓的IP,今天我也请来了几位很有意思的最近内容创业的新热点,也是我的几位老朋友,都是在当年做内容、做媒体、做杂志的时候就认识的人,最近他们都在这波新的浪潮里成了弄潮儿,并且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所以今天应该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环境,我们去谈一谈内容的力量和价值,在这样一波新的浪潮里将会如何释放。接下来今天的未来头条活动即将开始,我要请上来我的第一位朋友,大家都认识,他的名字叫李翔,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一搜,可能前多少个人都不是他,因为这个名字在中国跟我叫张鹏的名字差不多一样俗,重名的特别多,但是在商业报道领域他可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因为在过去很多的科技领域和商业领域里面的大佬、知名的人物都对他称赞有加,同时也在整个内容的圈子里面都把他当成一个独树一帜的人物,今天他的内容创业项目是什么样的东西,上台之前我们先看几个相关的关键词。
李翔有一些相关的,首先河南人,同时男,直男,已婚,兰州大学新闻系,天秤座的,有12年的媒体经验,前《时尚先生》的主编,前《财经天下》的主编,同样还是作家,著有《与商业明星一起旅行》等等优秀的作品,目前的职业是创业者,最新的产品《李翔商业内参》,《李翔商业内参》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来看一小段视频。
<视频>
李翔上台以后我们今天有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和大家揭晓一下,我们每一位上来的嘉宾,在到台上之前的10分钟应该会从信封里抽了三个题目中的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我们给他列了一些题目,这些题目跟他做的事业、和他的经历有关系,我觉得最好的自我介绍就是自己先来一段,因为原来都是特能写的人,看看能不能说,给了10分钟的准备时间要做一个8分钟左右的即兴演讲,作为自我的介绍,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大笔杆子今天说得怎么样。
标题是我给媒体创业者的三个建议。
李翔:
那我就直接切入主题,如果一定要给三个建议的话,我会从三个层面,我把它总结为三个意识,这也是我创业以来有别人给我的建议,也有自己去琢磨和想的一些心得吧。
第一,产品意识。因为产品这个词最近两年非常热,可能因为腾讯张小龙等等这些互联网产品界的大牛起来以后,微信这样一个神级别的产品出现以后大家会对产品经理或产品这个词汇非常熟悉。坦白讲我自己以前做杂志的时候,虽然我们内部也会讲比如说好的主编、好的编辑应该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但是只有我自己出做以后才会对产品意识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产品意识我也在我们内部讲过,包括我开始创业的时候,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合格的产品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叫频率的稳定性,第二个条件叫质量的稳定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理解,就像一个饭馆,如果一个饭馆他告诉你说一年只能营业200天,首先就已经不靠谱了,因为很难保证频率的稳定性。如果200天你去吃饭的时候你会发现其中有50天吃到的觉得太好吃了,满汉全席水准,另外150天你会觉得这个饭实在是太糟糕了,你还会继续吃这个饭馆吗。他很难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如果我们产品不能做到频率稳定和质量稳定这两个条件,可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很难支撑一个商业项目,这是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产品意识。
第二,效率意识和用户意识。效率和用户其实是我从小米公司的雷军身上学习到的。小米最近争议非常大,无论大家怎么评价这个公司,但是我自己确实是包括跟他交流,读他的一些采访,确实从中获益很大,对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帮助最大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他把传统行业的问题归结为两方面:
方面一:效率问题。
方面二:用户问题。
就是你的效率低下和远离用户。因为我之前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传统杂志,这两个问题也一直困惑着我,在当时做杂志的时候,怎么讲,比如说效率的问题,如果大家做过传统媒体,尤其是杂志、月刊、双周刊、周刊这样的节奏的产品能够很明确的感觉到这点,比如说当我们之前在做《时尚先生》中文版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月刊。我记得我用了至少前8个月,可能都不止,一直在跟一个事情做斗争,大家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太幼稚了,就是确定的上刊日期。比如说我们给用户的承诺是每个月的1号要上刊,如何保证1号一定能上刊,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整个链条你会发现,从确定选题、拍片子、编辑写稿,本身这个链条比较长,整个链条之间再加上编辑与记者本身的效率问题,又会造成了拖延,拖延之后后面还有广告排期的问题,因为有的客户会往后拖,还有印厂的问题,尤其是逢年过节特别麻烦,还有运输的问题。我基本上用了非常长的时间都在跟这个最最基本的问题做搏斗,可能对于很多互联网的产品人根本不可想象,可见它的整个效率链条问题之大。之前跟出版界的人聊天我也会讲这个问题,确实是整个传统行业效率发生了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座诸位有过出版图书的经历的话你会发现说,当你把你的书稿编辑完交到出版社编辑手里,到他在出版上市中间大概经历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短的非常非常重点的图书可能三个月,如果他的排期再长一点就是半年、一年,都是有可能的,整个出版行业的效率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可见是一个急需变革、急需效率提高的行业。
用户这就不用讲了,我们做传统杂志的时候,我想张鹏也有很大的感受,可能我们从来不知道读者到底是谁。在传统媒体鼎盛的时期,我们可能出去参加活动,包括这样的活动碰到一个朋友可能会跟我讲说,李翔我读过你的稿子,哪篇稿子可能有一些反馈。到今天为止我觉得传统杂志连这点最基本的交流都没有了,因为你的读者找不到,完全找不到,也是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可想象的。这是第二个建议,效率意识和用户意识,一定要提高效率,一定要靠近用户,努力地接近你的用户,甚至要服务你的用户。
第三,价值意识。如果大家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看很多大佬的言论,包括我之前从一个记者、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大佬的言论,是比较粗浅地去观察。坦白讲有时候我会觉得他们的表达里面会有一些大话,或者说在我们看起来把自己打扮得很高尚的一面,包括最近马云的一些讲话,扎克伯格的一些采访里面他们都会讲到说,怎么判断一个商业机会呢,它可能是对一个已有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商业机会。既然它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必然会对整个生态、整个商业社会提供正向的价值,这个我觉得是,这是我对大家的第三个建议吧,价值意识,你想要做的事情,你想要做的内容的产品,必须要对你所处在的整个生态要有一些正向的建设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汲取,无论是从平体还是从整个市场里面去汲取东西,然后来反哺自己,它是一个很难长久的一个产品、一个生意。
我的三个建议,如果我们总结一下,第一就是产品意识,因为尤其是一个传统媒体人,他很容易忽略这点;第二是效率和用户意识,这也是传统媒体人很容易去忽略的,尤其是面对用户的时候你可能会缺乏耐心。还有一种广播模式,像我现在就是广播模式,我对大家讲就是广播模式,抱着这个广播模式可能就会比较糟糕,缺乏服务用户的意识;第三就是价值意识,很多事情真的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真的是需要对你的整个生态、整个价值链条、整个商业环境要给予正向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创业时候一直在秉持的。
三个建议以后,还有40秒的时间,我顺便再奉送一句话,这也是我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跟很多人聊,他们跟我讲说,你为什么做了一个事情,你不要假定因为你自己更聪明、更有才华、更勤奋、你的团队更好,做同一个事情就能做得比别人好,一定要有外部视角。如果这个事情已经有很多人试的很多遍,他们做的仍然是商业模式难以完成的话,可能你也完不成,不会因为你长得更帅、更聪明等等这个事情就不一样。这个也是爱因斯坦讲的,怎么定义一个人的精神失常,或者怎么样定义一个人疯狂,就是他反复做同样一个事情他想要得到不同的结果,就是同样一个道理,这也是最后一句话。
张鹏:
李翔大家能感觉到10分钟的时间迅速结构化的把自己的一些建议谈出来,然后在里面也勾起我们当年做杂志的很多痛苦的回忆,这个时候伴随着音乐我们眼里都有一点泪花的感觉。其实我们今天这个环节,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上来就先让他讲一讲,他今天已经不是主编的身份,是一个BOSS,一个创业者,我相信他未来也会需要有很多跟他同行的人,我们未来头条里面今天一个使命就是我替各位也能跟这些BOSS做一些交流,顺便给大家面试面试他们,看看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什么样子。今天其实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是猎聘,一直在陪伴着极客公园的未来头条在推进这样的对未来关注的进程,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也会找到我们这些优秀的创业者,希望如果大家有兴趣,也能够在上面跟他们有更多交流,并且未来成为跟他们同行的人。
接下来李翔,咱们就移步到这边,我们坐下来聊一聊。
我觉得你刚才非常机智这10分钟,你是不是觉得机智完了就可以喘口气了,我觉得还稍微有点难,你刚坐下来我又有一个任务交给你。你刚才也讲了创业是个不太容易的事儿,很多人也说别人做不成的事儿咱们一直做是不是就行,你肯定也想了很多创新,《李翔商业内参》我想问在座的有多少人订阅了?有一部分。这是真的花钱订阅的,我请你用一分钟时间介绍一下你做的《李翔商业内参》到底是什么东西,一分钟,快速介绍,一句话也行。
李翔:
它的商业模式是用户付费产品,它是一个希望以尽量高效率的方式帮助用户去获得高质量内容的一个产品,是一个服务姿态的。但是其实我们开始想了很多,包括我们想为忙碌者做一个产品这样,甚至我们想着肯定是忙碌者的商业日报的感觉。
张鹏:
基本上是以你的时间换他们的时间,以你的知识给他们知识。这个感觉很到位,传统原来做杂志来讲多少也有点这样的感觉,只是受模式和物理世界的限制,往前发展速度很慢、很难,我听到非常震惊的是说,你好像是两三天就一千多万的销售额了。
李翔:
12天的时候,上线12天。
张鹏:
上线12天超过千万的销售额,那我觉得也是非常震惊的。我记得咱们做杂志的时候,一本杂志从0开始,要做到一年一千万营收怎么着这个事儿也得有点时间,所以你当时什么感觉?12天就过千万,那是真金白银进你帐户了。
李翔:
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没感觉了,只有第一天的时候。
张鹏:
第一天进帐了多少。
李翔:
产品上线到中午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万份,可能一万份就是200万。
张鹏:
上线几个小时。
李翔:
在下面吃饭的时候就一直在刷,那个时候确实是觉得移动互联网确实是威力很大。
张鹏:
虽然你天天也写移动互联网这个好那个好,但是这次自己切实感受到了。我记得我当时跟一些朋友还说过,李翔这次被震住了,还给我看你当时给他发的对话,说这次被震蒙了,没想到这么多。
李翔:
当时确实是。
张鹏:
所以写东西和自己做的时候感受还是不一样。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说6月5日上线,最终有6万多人的订阅,应该是1300多万的销售,那这个产品在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得到了很多商业大佬的推荐,刚才我们也看到了,你觉得为什么他们也会喜欢这个产品,他们为什么会推荐这个产品。
李翔:
我自己觉得,当时我们找了一些朋友,其实这个事情还比较曲折,开始的时候我也不太愿意找,也是罗振宇去说服我让我去找这些大佬们。
张鹏:
一开始不愿意找是因为什么?
李翔:
因为可能我这个人,按照洛林的说法说我太过知识分子,说我没有商业意识,不愿意求人,不愿意欠人情,就是认为我们之前就是一个…
张鹏:
我是凭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做的这件事儿对吧。
李翔:
对,不太想借助,因为毕竟还要欠人家人情。而且所有这些人无论是马云、陈可辛、柳传志还是雷军、李开复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时间也非常稀缺,肯定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的时间,盯着他们的价值,想要从他们身上获取点什么,我不希望他们把我认为说我也是想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当时主要是这个原因。
张鹏:
你这个想法还是…可能恰恰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反而跟他们交流起来更容易一点。你记得他们最终能够,跟他们说这个事儿你肯定也会有点忐忑,你也怕他们把你当成这样的,但是实际呢,这个过程怎么样。
李翔:
实际非常顺利。我当时真的是感恩的心。
张鹏: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那么愿意支持你。
李翔:
我后来想了一下几个原因吧,一个原因确实因为我过去的工作里面,我还是一个不错的比较正直的这么一个记者或者一个人,我跟他们沟通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试图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过什么东西,这点他们是清楚的,这是第一点。因为当时我印象很深刻,就是马总讲了一句话,后来他的同事转述给我的,我非常非常的感动。因为他同事会提醒他两个事情,直接讲第二个事情,第二个事情他就提醒马总说广告意识太浓,因为你又是一个,尤其是当时必须得承认他确实是一个风口浪尖的人。他最担心如果我这个产品本身出了问题,无论是政治问题还是什么问题,会不会有人指向他。当时马总就讲了一句话,他们转述给我我真的很感动,他说我还是很信任他的,他做什么事情我都蛮愿意帮他的。当时我就觉得确实是好人,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大家还是对世界心存善意的。
第二,我现在做的产品本身它的设定,确实是对整个商业生态是有正向价值的,因为大家现在看到的很多内容、文章,坦白讲你也分不清楚它什么是广告、什么是软文、什么是黑稿。我的商业模式就是用户付费,确实决定了你只能去生产有价值的内容,不能是交易导向型的,这也是之前跟一个做互联网人吃饭的时候他很愤怒的跟我讲,你们现在媒体人做的很多报告都是交易导向型。我当时就很惭愧,我说这也没办法,你说媒体商业杂志持续不下去,他得想办法,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对生态是有正向的作用的,我觉得这应该也是一个原因吧。
张鹏:
所以我觉得他们认同你,主要还是因为认同你是一个内容导向,会做好内容的人,所以才能自己去背书,我觉得能欠他们个人情,这个事儿也挺不容易的,我也挺想都欠他们个人情的。所以像这种感觉到最后你会发现,之所以能够欠他们人情,是因为他认同你这个人的基础,所以你其实在内容的层面,大家都觉得你一直对内容这块挺执着的,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很多人都认为做内容没什么前途,你还对做好内容这个事儿这么较劲,是怎么来的这个想法,没被动摇是因为什么。
李翔:
怎么讲,因为我也是学新闻的嘛,包括我考大学的时候也是,确实当时大学的时候还是被一些东西吸引。当时我们看的大卫·哈伯斯塔姆写的美国新闻业的掌权者,包括他写那些有名的记者、有名的公司等等。还是对这个东西,开始的时候有情感上的认同,后来他的商业模式,整个行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当时心里面是有一些不甘的吧,还是觉得事不至此的感受吧,就是想去做一些实验吧,有没有可能在现代这个语态下面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你做出来的内容,内容生产者认为有价值,对用户有价值,可能对更大广泛的人也会认为是有价值的,还是想做这么一个实验吧,其实挺简单的想法。
张鹏:
就是还不甘心,你不能觉得说好像整个现代媒体行业里面都不景气,优秀的人都跑了,但是是不是这个事就没价值,你觉得还是想做这个实验印证一下。其实在这个层面上你是不是坚定的认为优秀的内容就是应该被付费的,这是你认为的一个原则吗。
李翔:
其实也不是,我是觉得它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每个人怎么考虑他商业模式。我们因为开始设计的时候是选的比较死,希望一步找到商业模式,设计这样一个模式。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媒体人,他们本身的内容是有很大的传播价值,传播价值你带来广告价值这也是OK的,也无可厚非,只是说看你想要什么。比如说那些传播价值带来广告价值的那些媒体人,如果他也是本着一个想要做好内容,想要有一些我们最开始的候被教育的那些东西,至少不是软文和黑稿是一起的吧,这样的话我觉得也是有价值的。
张鹏:
这不一定是说只是内容付费这一条路。
李翔:
内容付费只是其中一个方式,而且应该是一个载重的方式。就是它一定是有更大范围的内容或者信息,肯定是免费传播,这应该是你遏制不了的,或者说它已经是一个趋势了,但是这确实有一部分内容,比如因为它自己的特色或者提供的服等等变成一个可以用户付费的活动内容。
张鹏:
感觉其实现在你做的事儿比原来做传统媒体的时候还是自由很多了。毕竟你刚才说了,咱们想要8月1日上刊,这事儿里面光时间的环节就无数个,现在你发现很多东西相对掌控度更小,而且你真有一下就几万读者,真金白银买你的,然后想写什么你写,想让他们看什么你挑,这种感觉还是挺好的。不像原来说我们还得考一下广告客户过来我怎么排一下,软文我怎么处理一下,这你都不用考虑,你就给他们最好的东西就行,我觉得这种自由和解放,你这种感觉觉得爽吗。
李翔:
爽啊,包括我们同事也感觉很好。因为之前,我不大家有没有感受,所有的组织里面一个非常简单的就是,老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开会迟到的问题。像我们有一天有一个同事说一下路上有点堵车,当时我什么都没说,我就说,今天我们推行半个小时发布,我就跟用户说因为北京太堵了,我们决定推迟半小时。他马上就意识这个问题了,反正我们开会从来没有迟到过,无论做什么事情。
张鹏:
说白了这个事儿能让他直接看到结果的时候,你发现这个人的行为都会改变。原来环节无数多,我做这件事儿做得不好,可能对结果没影响,现在你发现直接的,这个反射弧就变得特别短,
李翔:
及时激励、及时反馈,这也是互联网的。
张鹏:
甚至你每天的文章有多少人阅读,都是马上看到。
李翔:
包括后台评论,对什么有什么感觉,包括你的标题,包括你前面出的导语好不好,用户真的非常可爱的,他会马上就告诉你。
张鹏:
所以这也是新媒体的形态带来很好的变化。我们说到李翔刚才这个事儿,我们归根到底要看李翔这个人,如果我们现在看看他的朋友圈,里面经常看到的是这些东西,别人一般是晒晒旅游,晒晒玩儿,晒晒高大上活动,你就天天晒书,晒智商,最终我们都觉得看你的朋友圈压力可大了,我把你的朋友都快关了。让我老觉得不学无术的样子,特别讨厌。
李翔:
你应该觉得,你看了以后不用看这些书了。
张鹏:
我挺感兴趣,你哪那么多时间天天在看,你怎么把这个时间拿出来看的。
李翔:
我太太在下面,我昨天晚上还跟她讲,因为我想跑步,我要看书,我说跑步是为了不变成一个身体不好的胖的中年人,跑步是来克服身体的粗鄙化,每天阅读、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是为了克服心灵的粗鄙化。讲得比较文绉绉的,确实一方面是这个。
另外一方面包括读书时间怎么来,怎么读得更快,因为经常有人问我或者跟我交流这个问题。其实有科学研究证明,他不是说你读书速度是有极限的,严格意义不可能更快的去读,只是说你用更多的时间去读。
张鹏:
说白了你还是要花更多时间在这上面。
李翔:
纯粹是个人爱好。
张鹏:
这种读书的快感对你是怎么形成的,你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意味着你有很多比如说也许电影也不看了,各种别的东西也不参与了。至于你读书太太满不满意,一会儿再问她,肯定是消耗了很多时间。你这种快乐、这种愉悦反应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李翔:
有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写过西方正典,叫布卢姆。有人问他说,读书到底乐趣在什么地方,他可能实在没办法回答了,他说你是为了享受顺着脊椎而上的这种快感。他就是一种单纯的,至少对我而言是有生理上的快感的。
张鹏:
就是跟跑步是一样的,不参与的人可能没法体会,但是你身在其中你要跳脱不出来。
李翔:
而且读不同的书带给你的感觉不一样,比如说有段时间我压力太大,晚上睡不太着,就看杨宪益包括E·B·怀特这种很缓慢的,但是有很多的时间积累,就是老人、大师那种,确实是有内心的宁静的那种感觉。
张鹏:
书确实是你想,写那本书的人其实汇聚了很多的能量在上面,你读的时候在里面能汲取能量,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也存在这么一个偏好,他能写出来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和能量。
李翔:
这也是我们老爱强调的时间的概念,比如说我做了一个产品其实用我的很长时间来换你的很短的时间,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
张鹏:
他写那本书的时间肯定比你读的时间长。
李翔:
比如说他三年写一本书,可能三年里面他的见识积累,至少最快用三个月写,但是可能你几个小时就看完了,确实是很划算的事儿,这么想的话,效率很高。
张鹏:
这个逻辑我觉得很好,大家可能对读书兴趣都觉得好了,因为它其实真的是一个能够特别节约自己的时间去获取能量的一件事儿。
我们说读书人知识分子,刚才很多的词汇层次都很高,高度都很高,所以我准备在接下来把你往下拉一拉。我们设计一个环节,有时候人在快速问答的时候,他对外的反馈是最真实的、最有趣的,所以我们准备来一个非标准的访谈,来一些快速问答,这个问答是我提一个问题你用最快的速度答,能一个字答就不用两个字,能一句话就不说两句话,最多不能超过两句话,你可以想一下答,越快越好。
<快问快答>
张鹏:
第一个问题,你理想中最完美的爱情是什么。
李翔:
我老婆坐在下面,所以我不能回答。已经有了。
张鹏:
你最喜欢女性身上什么品质。
李翔:
独立、善良、勇敢、美丽,就跟我太太差不多,基本上一模一样。
张鹏:
你最恐惧什么?
李翔:
害怕改变。我恐惧恐惧改变。
张鹏:
你害怕自己害怕改变,你希望自己能够拥抱改变。你最讨厌自己什么。
李翔:
变成胖子。
张鹏:
如何理解死亡?
李翔:
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张鹏:
要成为你事业上的伙伴,你最看重哪个气质。
李翔:
拥抱变化。
张鹏:
你做过的最疯狂的事儿。
李翔:
很久没做过了,我回去反省一下。因为有点太过理性了。
张鹏:
有没有社交恐惧?
李翔:
有。
张鹏:
怎么克服?
李翔:
尽量少参加。
张鹏:
如果你被赋予无限的资源能力,你希望改变这个世界的什么?
李翔:
给每个人更平等的教育的机会,我觉得教育还是很重要的,所有的文明的养成,真的是需要教育来完成。
张鹏:
如果你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去修整你人生的一个错误,回到哪个时刻?
李翔:
想想那首诗,想起一生中后悔的时刻,梅花就落满了山冈。类似这样,有一个后悔就掉一圈,有一个后悔就掉一圈。
张鹏:
意思是光回一次是永远不够的。
李翔:
永远回去才行。
张鹏:
我们刚才一系列问题插科打诨,但是看到他有很多东西,包括他对教育,对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追求,这个跟他刚才说的非常一致,我们也拿这个东西要试试他,刚才说的确实很真实。我其实还想追寻一个点,内容创业这件事儿听起来好像逻辑挺简单的,我拿我的知识时间去换你们的,这件事儿最后做起来还挺难的,需要很强烈的这种气质和能量去持续坚持这个事儿。咱们都做媒体这么多年,经常有时候觉得自己我做这个事儿、较这个劲干嘛,有时候会有点这种感觉,但是我觉得你一直还在坚持做这个,我特想问问,让你觉得自己一直坚持下来,并且你觉得能把这个事儿做得很棒的,你相信身上的最强的能量、气质和力量到底是什么,你觉得因为我是什么什么样,所以我认为我应该做这个事儿,这个东西是什么。
李翔:
我倒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我只是说大家需要至少从我个人而言,少一点对外部环境、全部环境的抱怨,多从做一些自己的改变的那种,我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举个例子,所谓的特写的层面,我们当时想了非常久这个东西,包括我们自己也一直在做这个东西,后来我在想这个东西他也不太对,你看人类所有的内容的形式或者是传播的方式,包括电影、音乐,人家都创新到多少轮了,我们还天天看着。我们家有一本普利策特稿奖,一看都是六几年的报道,我说写得太好了,我要照着学。可能做这个行业的人对改变容易有一点点抵触和畏惧。
张鹏:
要强迫自己去拥抱变化,而且你其实觉得在这点上反而是你持续现在在不断尝试内容创造新的形式的。
李翔:
对,我努力让我自己对变化不要那么抵触,但是我时不时的还会冒出来。
张鹏:
这是人性嘛,都是这样。你曾经说过一句话,大家都说你现在内容创业者,你其实不是特别地乐意把自己当成内容创业者,你甚至开玩笑说,其实我就跟开了个面馆似的,怎么理解这句话。
李翔:
因为我们想做一个小的实验,我不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定义的创业。举个例子,今年可能你估值一千万,明年你就得估值乘以5或者是10,五千万到一个亿,这才是风险投资定义的,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定义不是风险投资意义上的,我们还是想做一点独特的有价值的事情,看到这个东西能不能生存下来,然后再考虑把它能不能复制,我们是这么考虑的,没有按照指数级增长那么考虑。
张鹏:
说白了还是做一个自己喜欢,而且自己可掌控的一个实验,这种感觉。
李翔:
不断做实验、不断做实验这种。
张鹏:
但是做一个小的面馆这个感觉也挺好,就是那种品质很好,朋友很多,老顾客很多,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李翔:
我们住的地方包括我们办公室附近都有很多小餐馆,你去算一下看他们平均开多长时间,质量是不是稳定,马上就知道了,这是很难的事情。
张鹏:
所以其实有时候也存在这种矛盾,我觉得在座的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一天如果可以了,我在我家楼下开一个特别好的咖啡馆,这个咖啡馆里面要不就是有这样的那样的,总之有我喜欢的感觉,然后就把它弄起来。但是你会发现每个人心里有这种想法,但是真做起来99.99%的人最终这个馆子都开不了多长时间。
李翔:
还有一个问题你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所谓提供价值不是光你自己爽了就行了,对你自己有价值没用,你得对用户有价值,对更大范围的人觉得有价值,这个东西才称其为个产品,不能光自己爽了,那肯定不行。
张鹏:
原来媒体人其实很容易就进入到自己的心灵花园里面,我要做一个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这个其实特别普遍,你觉得这个是要破除的魔咒。
李翔:
对,一个是价值成分,另外我给他建议的效率用户,其实你就是远离用户了。
张鹏:
要有用户的意识。
李翔:
当然了,这个很重要,媒体人很容易犯这个问题。
张鹏:
其实这点我觉得还说得蛮好的,到最后你发现,在做这件事儿的时候已经不是为了取悦自己,你要考虑对别人有价值,这就跟《一代宗师》里面写的,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李翔:
见众生就是IPO了嘛。
张鹏:
其实到最后你发现你做的事儿能看到对别人的价值可能是你往前迈进的最关键的一步,然后你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又能够对别人有价值的事儿这是一种幸福。
李翔:
这个非常幸福,正向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你自己做的事情你自己认为你是高度认同和有价值的,别人也认为有价值,这个情况下你就会达到比较幸福的状态。如果更大范围的人觉得有价值,你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比如说菲尔·耐特非常喜欢球鞋,他自己爱这个东西,然后他做球鞋,他家人朋友喜欢那就挺幸福的,突然间全世界有几亿用户,市值好几百亿美金的公司,就是这样的嘛。
张鹏:
所以就是如果让足够多的人有价值,让足够多的人喜欢,你的估值、市值、价值、利润都是自然的结果,其实并不是一个反向的,应该是往谁更喜欢,你对谁更有价值。
李翔:
但是你不能从结果倒推,那样你会很痛苦的。比如说你看我,你就会觉得长得也不怎么样,凭什么他就有几万用户,你要这么推的话就有问题了,你要从原点去推的话可能就有…
张鹏:
不,我觉得你还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男子。
李翔:
不能从结果推,那样就会变得愤世嫉俗。
张鹏:
其实你这几个月应该还算比较顺利吧,迈出去一步,有很多的成绩,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咱们不说人生了,就这几个月如果有点时光机,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能做得更好点。
李翔:
有,其实蛮多,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开始的时候过于强调单个产品的极致和速度,就忽略了很多东西,包括怎么讲,不太好说,反正挺多的。
张鹏:
你觉得有些东西做得不够细致吗。
李翔:
也不是,本来它的价值可能能够更大吧,但是当时我们就是强调极致、速度这些东西了。
张鹏:
反而在这个时候并不是最后的东西让你百分之百满意,你还希望做得更好,可以这么理解。因为这事儿其实我也是正好想问,原来咱们做主编的时候都十几个、二十个、三十个记者天天出去跑,行业的动态反馈回来,一手的信息反馈回来,我们坐在这儿就在获取能量,我们了解这个行业。我们出去就跟这些行业的领袖们交流,至少人家能给你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你能跟他去碰撞,这个东西都是一种能量获取,然后几年现在自己会变得挺有张力的。现在你不断在输出,以后还有多少时间跟他们聊。
李翔:
这么讲吧,这个层面上其实我觉得大家对我有个误解,我还是不断的在获取能量,我最近创业之后见得所谓的大佬,频率比之前的还要稍微高一点点。
张鹏:
跟他们都聊什么。
李翔:
他们也蛮关心内容产品的试验,他们也会给我一些建议,当然有些建议我确实觉得方向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就说,大师我还在这儿呢,你告诉我要到喜马拉雅山顶就是这种。我们也会聊一些商业八卦,包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洞见。
张鹏:
感觉不一样了,原来可能以采访的身份,现在变成在商业上互相的交流。
李翔:
他们也更放松了,而且他们讲的很多东西我还蛮惊讶的。
张鹏:
不以采访的身份反而能聊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现在因为每天都要出招,以前做杂志一个月、半个月,现在天天出招节奏觉得怎么样?精神、思维支撑得了吗,每天出招。
李翔:
记得之前上海极客公园的活动我没有去,原因就是因为我在工作日我是不能离开的。基本上每天假设有一个工作日我必须得去见的人,刚才讲的大佬那些,我都得犹豫半天,然后得妥善安排,回来以后有点忙乱,深怕对不住用户。
张鹏:
所以到这个时候你能感觉到真正自己的时间要被更合理的分配,更高效的来去做这件事儿。其实过去一段时间里有很多的主编最终都在整个媒体行业里面有变化,你看到有很多咱们很熟悉的面孔,我们其实也有一个主编出走路线图,如果我们画几个轴,一个传统,一个互联网,一个商业和内容,发现有一大批人都是在互联网型的新形态内容在做尝试,都在往这儿做发展。
你有了三个建议给他们,我其实想问的是,未来主编的时代有可能到这儿基本是当年传统的一帮主编的转型,这种所谓存在转型也就这一拨了,未来新生代的力量也很多,我们忘掉这些主编,我们谈谈对那些从0开始的内容创业者。我不知道您平时有没有接触、交流,你觉得他们身上一般有什么样的特质能适合在今天这种内容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层面上去创造价值。
李翔:
我接触的很少,但是偶尔会读到一些,看内容来源,有的就是一些内容创业的网站,我觉得做得还OK,包括我刚才看到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有。
张鹏:
你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这种气质,或者你认为什么样气质的人做这行能行,所谓叫移动互联网内容的创业,在内容上获取价值。
李翔:
我觉得它跟做其他事情也没什么区别,还是要认真、靠谱。
张鹏:
不一定非得要有什么媒体人或者是文人或者是什么样的特殊规定,你把他当成一个产品,好好做。你怎么看所谓匠人精神这个词,在内容层面上是有个价值的词吗,你觉得自己是这种感觉吗。
李翔:
我应该是,但是这个东西两说嘛,你也不能把它推到极致。
张鹏:
不能一概而论只是说我就闷头做匠人。
李翔:
还有它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你不能把它做成一个有点自怜成分的,大家都可以理解嘛。我写得这么好,怎么只有500个点击量,同志那你就应该好好看一下到底问题在什么地方,它不一定是,命苦不能怪社会吧,就是类似这样的。会有这种东西的,这种自怜的成分在很多传统媒体人的身上,尤其当他行情不太好的时候有时候会显现出来,他会让其他人觉得不舒服,坦白讲人家也不太关心你这个东西。
张鹏:
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真的是很多媒体人最终跨过一道坎,都是承认一些对自我的否定。这个自我的否定不是说我做的事儿没意思,而是说承认自己还有一些不足,承认有些东西在原有擅长的体系下不足够,这个东西看到可能是往下走的第一步。
李翔:
这个其实对所有人都一样的,大家不要认为针对某一个群体。你看大企业家也天天在外面学习,天天认为这儿做得不好那儿做得不好,是一样的。
张鹏:
你觉得在自己创业之后,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最需要弥补的、最需要提升的、也最愿意去弥补和提升的东西是什么。
李翔:
不足太多,好好想一下哪一条最值得说。
张鹏:
那个不足让你看到了你还觉得我把它弥补了,应该这个事儿还挺好,你还甚至有点兴奋说这点我以前没看过,这种东西我觉得是最有意思的。
李翔:
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应该是,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虚或是有点大,还是对现在传播语境的理解。之前做的完全没有考虑传播语境,这个东西看似很虚,其实它一点都不虚。有一次我听一个创业者说,当时大家在讨论,微信爆款、微博红人这样,他说你们远远低估了这些做出爆款的这些人或者说网红,其实不同的传播语境下来,不同的平台下来做爆款的能力完全不同。他举的他自己例子,我以前人人网上写文章,我的点击量多少多少,在人人网上我可以说是一个网红,但是你现在让我在微信上去写,我还真没把握说我写一个文章就能够很好的传播,这个东西是需要你去学习、琢磨、去想的,不是说有个东西放到哪都很牛逼,可能确实有,但是那个东西太牛了,大师才行,但是大部分人不是大师,所以还是得好好地去学习、领悟这个东西的。
张鹏:
非常认同,现在整个传播环境变化以后,不存在一个上个什么课就把这个事儿都掌握了,在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都不一样,所以如果把它当一个创业项目还真是要特别细致地去考量。
所以我觉得李翔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里特别恭喜,你这一步迈出去,一点没踏空,踩得特实在,后面其实还有更多可以去探索的空间,我们应该给李翔掌声,祝福他在后面探索的路上更加顺利、更加成功,谢谢。
我们第一个访谈的环节结束,我相信大家从李翔的身上能看到很多平常你们光看这个文章看不到的东西,其实也讲到了很多作为一个媒体人他自己的转换,不管是在业务上还是在思维上其实有很多的变化。但他当时最后提的那点特别重要,在现在这个环境下传播的环境变化太大了,不存在一个某个规则,我们拿来去用就可以天下通吃,而去创造流行、去引爆流行这件事儿,其实是越来越在很多细分领域里有不同的特性,也是一个非常高技术含量的事儿。